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学奥数, 对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帮助么?(关于奥数的一切)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473  更新时间:2016/8/9 15:08:14  文章录入:changhl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周立、采铜、Cat Chen等。本文原载于“知乎”。


对于天分好的学生,奥数确实能够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全民奥数之下,我也见过太多痛苦的学生,被奥数这个模具统一压下之后,自信和创造力就都消失了。所以,对于没有兴趣的孩子,奉劝家长还孩子一个童年。除了奥数,还有那么多证明优秀的途径! 

........................................

 

一、什么是奥数?奥数竞赛的目的是什么?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是国际中学生数学大赛,在世界上影响非常之大。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目的是:发现鼓励世界上具有数学天份的青少年。第一届IMO于1959年在罗马尼亚举行,今天,IMO已波及到几乎所有的文明国家。IMO为发现数学人才做出了贡献。许多IMO优胜者后来成了杰出数学家,如数学界享有声誉的沃尔夫、菲尔兹奖获得者中多位都得到过IMO金牌。


国际奥数是小众的,最大的目的不是锻炼普通孩子的思维,而是选拔早期数学专业人才,向数学研究队伍输送。奥数的题目,常规解法一般要涉及本科以上的数学知识,所以对于不掌握这些知识的选手来说,成功的关键是发散、联想和创新,是不走寻常路。这些正是数学研究中最宝贵的东西。


比如,有位数学界新星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组合数学,他的文章很有奥数风格,几乎从不引用别人,全部是自己创新的方法,从头建立起一个体系。这就是数学界对奥数选手的期望。国际奥数的选拔,一般是发现某个孩子表现出不常规但是有效的数学思维,这一般意味着他有高超的理解力和发散的思维方式,于是发现并且鼓励,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将其思维系统化,并且通过奥数给予承认,之后很多人会直接进入数学研究。


二、中国奥数的情况


中国奥数的选拔,第一层是各中学中数学成绩优秀的。我们都清楚,由于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这一般意味着这个孩子上课和做题比较优秀。接下来是各级区域奥数,难度与国际奥数相当。从最后成绩来看,选拔效果是不错的,我不怀疑那些国家队选手的能力,但是让人看不懂的是海量的陪练的炮灰…… 好吧这些炮灰制造了GDP。


在中国,非常多家长让孩子去学习奥数,有的学生数学并不好,但是家长的诉求是:不管怎样,奥数不光可以帮助升学,而且可以锻炼孩子思维,学学没坏处。


当然,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大家都明白:上奥数班的真正目的不是发展思维,而是为了方便升学。


结果就是,中国奥数成为了一个 “全民” 事业。很多孩子都要学奥数,辅导班和参考书泛滥。奥数,硬生生从"小众” 数学人才的选拔变成了一个可以养出几个上市公司的大众产业。


三、奥数到底能否帮孩子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是一个人看待,思考客观存在的角度和方式。 虽然客观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的认识能力,但是在有思维参与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和提炼。如何开发思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那么,一个普通孩子在奥数学习过程中能否训练出一些逻辑、创造思维能力?


对此,大家经历自然是不一样的。有正面的经历和看法:


一位以前的奥数学生,现在的奥数老师说:以我的亲身经历,奥数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我同样会将这种方式传递给我教过的小朋友们。奥数的本质是鼓励学生的探索思维,题目的“刁钻”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用他没有在课堂上学习过的方法解决问题。我记得我学习奥数时,老师在堂上会写一个题,然后给大家半个小时时间,他出去转悠,回头会来问:有招么?然后大家会纷纷说怎么办,然后他会挑战大家的想法。然后大家再想,有人解出来了,还会鼓励大家想别的解法。这种探索式的思考方法使我获益良多。


还有一位老师说:我反对学奥数,但是我非常支持有能力的孩子玩奥数,对思维提高的确是有帮助的。大家都应该练习跑步锻炼身体,但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参加针对奥运会的田径训练。在中国奥数的现状下,要玩奥数,应该远离那些以升学为导向的辅导班(有么?)。


有个家长说:他儿子虽然不算特别聪明,但点拨后比较容易明白。学的不算痛苦,后来进了某重点中学实验班,奥数功不可没。所以奥数对于他来说,最大的帮助是轻松进了重点中学,至于能走多远,还要看未来了。


但总体来说,对中国奥数持批评态度的占多数(至少在媒体上)。


批评焦点在于:中国奥数本质还是上数学课,只不过学一些考纲以外的内容,教一些平时不用的方法,这是应试。从这些奥数产业中得利的人,往往是按部就班教解题套路,教的数学知识并不是系统化的,而是杂乱无章的所谓 “技巧”。这非常容易让孩子对数学产生誤解,以为数学就是耍小聪明,不仅不能提高思维,还会破坏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思维。


一位奥数老师说:我在北京的教育机构辅导过大半年孩子小升初考试的奥数,在中国应试教育制度压迫下,奥数的初衷根本得不到体现,教学方法上,虽然有的教育机构编的教材能够极大的生动教学内容,但仍无法脱离填鸭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思维纯属扯淡。


但客观的说,对于天分很好的学生,奥数确实能够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中国现行的奥数环境里,能否培养数学精英人才,我不好妄加评论;但我看到的,全民奥数造成的非常令人痛心的恶果,是使得无数孩子从小就开始误解、畏惧、讨厌数学这门非常有趣,也非常重要的科学!


四、归根结底:因材施教


教育有个很朴素但又易被人遗忘的道理,叫“因材施教”


不管赞成或反对,大家对此是有共识的:该不该学奥数?这得看是谁学、是谁教、 怎么学、怎么教了。


早期的数学和阅读学习对儿童的心智发展有促进作用,这已经是非常肯定的结论。当然,奥数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所以结论不能随便推广。基本判断是,如果参与的儿童能够乐在其中,那就不妨一试;如果学习奥数造成了困扰,还不如不去,以免没学到任何东西的同时还打击了自信。


此外,如果用题海战术的话,如果只让孩子死记公式的话,如果平时只允许用保守的方法不鼓励创新以求得分的话,奥数对所有孩子哪怕是天才都是没有帮助的,但如果是启发式的教法的话很多孩子学奥数都能获得思维的乐趣。


对于数学智力优异的孩子,有难题可以解对他们是种福利;而对于其他孩子,可能就是痛苦。如果说应该“玩奥数”,而不是“学奥数”,那么能够玩得动奥数的,必然是有些天赋和兴趣的孩子。如果孩子没有“玩奥数”的天赋,家长也不必灰心气恼或拔苗助长,而应去积极地发现孩子在其它领域的天赋,这也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的道理。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玩奥数”的例子。再次说明,奥数本身无罪。关键在于有没有用恰当的方式,教给合适的学生。


五、一个年轻人曾经 “玩奥数” 的心得


我就是属于「玩奥数」的那类人,从来没拿过什么国家级的奖项,但初中、高中、大学本科都是靠竞赛保送的。


对于有能力玩奥数的人来说,过程其实还是挺欢乐的。从小玩奥数跟玩钢琴、玩国画一样,有的小孩就是能乐在其中的。


先说玩的方面,我小学做的习题书垒起来的话能够接近我的身高,我相信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绝对的噩梦,但对我来说就是很愉快的事情。用成年人的话说,这很满足男人的征服欲。


小时候我妈问过我「什么时刻最幸福」,我说「成功的时刻最幸福。更具体来说就是成功解决一道数学题的时刻。」对于感觉奥数题难度始终的人来说,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玩乐行为。就如同另外一部分小朋友沉迷于 Super Mario,最终有部分也会不停地把征服欲望提高,要求不死过关的,要求不杀任何能不杀死的敌人过关的,要求能用脚趾头玩过关的……


奥数的本质是要你在没有合适的工具前提下,尝试发挥创造力用不合适的工具解决问题。例如说,小学奥数题有一类题很适合用方程来解,只要允许你使用方程那就是不用动脑的,但偏偏方程又是初中才教的内容,所以你要想办法不使用方程来解决。


玩奥数最重要的部分不是奥数,而是玩乐的过程本身。如果你能把这种自信和创造力带到成年人的工作当中去,这就是一种显著的优势。


自信是指,无论面对什么新的领域,你都有自信将自己在一个领域攀到顶峰的创造力和意志力拿过来,然后再来一遍。挑战奥数题中获取的意志、思维、方法,其实也可以多少应用到其它领域。


至于创造力,我们不如说说常见的缺乏创造力是怎样的。缺乏创造力,就是员工对着老板说「因为缺乏 XXX 前提条件,所以 YYY 做不到,这是行业常识」。我们现在不缺能够按部就班做事情的螺丝钉,缺的是在常识认为不可能的前提下仍然能够把事情做出来的创造力。我很喜欢这句话:「设计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问题任何人都能看到有 A、B、C 这三种方案,但都不够让人满意,都不能做到抛离竞争对手,这时候必须有人能找到 D、E、F 甚至更多的方案,这就是设计。奥数就是一个用设计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全民奥数之下,我也见过太多学得痛苦不堪的同学、朋友,那些玩不起奥数的同学,被奥数这个模具统一压一下之后,自信和创造力就都消失了。所以,对于没有兴趣的孩子,奉劝家长还孩子一个童年。除了奥数,还有那么多证明优秀的途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