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没有公告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扬州奥数网 >> 文章中心 >> 教学交流 >> 正文
  [图文]如何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 【字体:
培养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提高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作者:冯桂群    文章来源: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    点击数:5122    更新时间:2008/3/28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有西方学者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1989年,齐默尔曼给自我调节学习下的定义就是: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为此,我们适时提出“在数学中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升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研究者发现:自我调节学习者能主动去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依赖教师、家长或其它教育机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与学生成就的高低有密切的联系,高成就组学生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运用、策略运用的频率以及坚持性上都显著高于低成就组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强调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依据自我效能感灵活运用某些特殊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学生能够积极激励自己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其核心是“自我”。自我调节学习是偏向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调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生理的等诸多因素参与,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与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论指引下,我们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并收获了点滴的心得感悟。现总结如下:

一、引导培养“五心”,实现自我调节学习心态。

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小学生较难克服的第一大毛病就是走神和好动。有些孩子尤如能灵魂出窍的孙悟空,人在教室,心思早在九霄云外了!为此我特别强调课前1分钟的静息和课堂参与的专注,并进行比赛:看谁能有较强的自控力,由课间的“动若狡兔”一下子切换到“静若止水”和“专心致志”。这种心理调节的要求,对于促进学生成为自主独立的学习者,是相当重要的。学生的另一个通病就是写作业或考试时,常常是一看就会,一写就错。这种粗心浮躁的坏毛病令很多老师和家长头痛不已。纪伯伦在《先知》中说:如果他真是聪明的老师,他不会邀请你进入他的智慧之屋,而应该引导你走到进入你自己心灵的门槛。为了帮助学生改掉粗心浮躁的毛病,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指导学生培养五种心态,即企图心、静心、细心、耐心和慧心。企图心——相信并要求自己取得好的学习成绩;静心—排除杂念,进入宁静忘我的学习状态;细心——认真审题,精细敏锐,明察秋毫;耐心——耐住性子,坚持到底;慧心——积极乐观、机智灵活地面对遇到的各种困难。培养这种控心术,实际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商——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英国《泰晤士报》说:情商是开启心智的钥匙,激发潜能的要诀,它像一面魔镜,令你时刻反省自己、调整自己、激励自己,是你人生获得成功的力量源泉。通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孩子们的情商有了很大进步,自我调节心态的意识和能力有所增强,所以各科考试成绩在年级里遥遥领先,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二、引导实施全感参与,实现自我调节学习行为。

为了很好地解决小学生活泼好动与数学枯燥乏味之间的矛盾,解决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与数学知识抽象概括性之间的矛盾,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感性积累与理性飞跃之间的矛盾,我们提出了“全感参与”的学习方式。所谓“全感参与”,是指通过教者科学、创新的学法设计,调动学生身体上的全部感官同时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经历、感受、体验、感知的基础上,借助丰厚的感性认识和和鲜活的生活经验在感悟中学习,借助表象和语言学会初步的数学思考,掌握基本的解题策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实现行与思的和谐共振和左右脑的平衡发展,加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全感参与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全感齐动中实现在活动中充分地体验和感悟。要让学生做到全感齐动其实很简单,我常常让学生以说为中心,通过边操作边说(实验)、边比划边说(概念)、边书空边说(计算)、边画批边说、边看边说(应用题)等形式,使学生借助全感齐动、表象强化和语言表达,有效开展观察、操作、倾听、表述、想像、思考、联想、分析、对比、综合、推理、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从而借助外部感官的同步活动(眼看、耳听、口说、身动等)高效地促进学生内部思维活动的展开,使学生由动作思维过渡到表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从而更好地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学会理性的数学思维,习得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总之,“全感参与”就是要实施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做数学”中学,让学生在“动全身----动全脑---促思维”的参与过程中实现“行与思”的高度和谐!

三、引导有效展示思路,实现自我调节学习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为此,在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化过程中,要逐步地教给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具体展示思维的起点、方向、轨迹、程序等,让学生学会有理、有序地思考问题,使学生在思维外显的过程中更好地诊断、修正错误的思路,巩固、强化正确的思维流程,在多种解题思路的交流过程中实现创新思维的碰撞和解题思路的优化提升。如解答苏教版二下的倍数应用题:一只小船坐2人,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4倍,一只大船坐多少人?我要求学生通过画批、说思路、列式算等步骤展示解题过程:

画批:一只大船坐的人数小船4倍  思路:小船坐的2人看作1份,大船坐的有              4个2人   这样的4份,是4个2人,所以是4×2=8(人)。通过以上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思考,还在展示思路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倍数问题的数量结构和数量关系的认识,掌握了画、说、算等解题策略和思维策略,使无形、内隐的思维过程有形地外显出来,从而利于学生对自身思维过程进行确认、监控、调节,提高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可见:想思路、说思路、写思路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和过程。

四、引导及时订正作业,实现自我调节学习反省。

订正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的改进具有调节功能,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刺激作用。引导学生及时而有效地订正和反思,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反省意识和反思调节能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小学低段要着力培养学生及时高效订正作业的良好习惯。为了提高订正作业的速度、质量和自觉性,我们进行了两方面的引导:1、构建作业订正监控网络。教师先让全班4个大组分别民主选出一名数学课代表,每名课代表负责监督2个小组正组长的作业管理工作;让每小组民主选出2名管理能力强的正副组长,每位组长负责督促本组3—4名组员及时订正作业。作业批改时,教者依次将每小组出错学生的学号记录在工作簿上,作业发下后,教者及时将每小组出错学生的学号公布在黑板上。看到黑板上的学号,自觉的学生会主动订正好作业送给相应组长检查;对拖延不订正的学生,则由课代表——组长——组员的分级管理进行层层催促;哪一组全都订正好了,组长就擦去黑板上组员的学号,同时换上一颗星以示奖励。每天午休结束之后,组长必须将本组所有的订正作业收齐交课代表,再由课代表交老师复查订正情况。放学之前,教师要对当天的作业订正情况进行及时的点评,给工作负责的课代表和组长加星,给认真订正作业的组员送去掌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批评和指正。2、明确作业订正的操作策略。首先是查错策略:一查到底,查出“病”根,明确究竟是思路错,还是计算错,抑或是数字抄错或漏写,等等。其次是纠错策略:计算错的重算2遍,思路错的订正后举1例。最后是求助策略:不能独立完成订正的,可以请周围的小老师帮忙,一定要弄懂解题思路,坚决不抄袭结果!通过以上2点的正确引导,学生不仅养成了自觉订正的好习惯,还大大增强了反思错误的意识和能力,使学习错误真正成为学生进步和成长的阶梯和契机!

五、引导自主预习和复习,实现自我调节学习过程。

   数学预习、复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预习是学生在听老师讲授之前,预先了解一下学习内容,它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在新学期开始之前,通读教科书,粗略地了解新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二是粗读一章,了解本章的大概内容,找出重点难点;三是细读一课(或一节),找出已懂、不懂和似懂非懂的地方。通常讲的预习,是指第三种。预习的作用在于:调动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熟悉一下老师要讲的内容,找出疑点和难点,带着问题听课,使听课更具针对性。学习知识要及时复习巩固,是由学生学习的特点决定的。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这些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提炼,由于课堂学习时间短,内容多,需要及时不断地复习巩固,否则,便会一边学,一边忘。听课之后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好比吃饭要消化一样,是消化吸收知识的重要环节。这种复习可以把听课时理解不清的内容弄明白,对已经听懂的知识加深印象,搞清新旧知识的逻辑联系,以便融会贯通,把学过的知识真正变成头脑中的财富。为此,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并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在预习中将自认为重要的画出来,自己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将每节课的重难点打上五角星;做家作前,要将当天所学的重难点先复习一遍;数学晨读时,数学课代表要带领大家将打星号的重难点内容在朗读中进行温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和复习,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自学习惯以及学会自主调节学

习过程等,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巨大作用。

六、引导开展多元评价,实现自我调节学习动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进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多元评价具体包括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价值多元、评价方法多元。开放的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要倡导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而且要以学生互评、自评为主。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对“元认知”的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元认知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目的与学习态度,认真地总结各种学习方法,检查学习活动进行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可见,追求评价主体多元,目的是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者。开放的教学过程中,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等。例如,学生参与开放学习活动的态度,在开放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学习和探究的方法、技能的掌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学习结果等等。评价价值多元是指对思维价值的多元评价,封闭的课堂教学经常采用二值判断,即只在“对”与“错”上评价。这样容易打乱学生的思维和削弱思维活动,甚至打击学习积极性。开放的课堂教学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情况作出多元评价。即不仅指出“对”与“错”,还要指出“好”与“坏”、“繁”与“简”、“难”与“易”、是否有创新精神等等。同时还要十分注意评价的“相对性”,有些解法虽然繁,但有利于启发后期思维;有的想法虽有错误,但给其他同学以警示。只有多元评价,善于发现和肯定思维的亮点,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封闭的课堂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共性、轻个性,多求全责备、少激发鼓励。这种传统的机械划一的评价方法,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对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识欲和创造性是极其有害的。所以要实现评价方法多元,做到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既关注共性也关注个性。通过以上四方面的多元评价,使得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者”,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七、引导进行合作学习,实现自我调节学习交往。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不仅能很好地将学生间的差异生成优质的教学资源,还能让在学生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和共事,在交往中生成互动和互惠的和谐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实现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显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解放。如苏教版三上第一单元第9页第13条的租船问题是一个条件多、思路复杂、答案开放、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数学难题:42人去公园乘船,每条大船坐4人,每条小船坐3人,每条大船租金6元,每条小船租金5元,写出租船方案。在组织学生认真读懂图文中的信息后,我积极鼓励道:这一题有些复杂,下面请小朋友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在4人小组内讨论一下具体的租船方案,看哪组最能干!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每个小组都不甘落后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小组合作8分钟后,每个小组的租船方案都已形成。交流后发现:有5个小组想到了全部租小船的方案:42÷3=14(条) 14×5=70(元);有5个小组想到了全部租大船的方案:42÷4=10(条)……2(人), 10+1=11(条),11×6=66(元);有2个小组想到了租10条大船和1条小船:42÷4=10(条)……2(人),10×6+1×5=65(元);有1组想到了租9条大船和2条小船:42=9×4+2×3,9×6+2×5=64(元)。学生的发现让我惊喜不已!惊的是:解答这样的难题,对学生来说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能有如此的收获,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喜的是: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小组合作中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师生们在交流互动中强烈地感受到数学思维的奇妙和集体智慧的伟大!当然,对于难度不大的问题,则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进行合作交流,实现灵活、有效的学习交往和互动。

八、引导进行课外阅读,实现自我调节学习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依托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阅读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与古今中外的数学名人进行对话,与数学智慧进行碰撞,与伟大心灵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促进学生自主调节和丰富数学学习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首先,我们引导学生选好读物。一种是由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如《时代学习报(数学周刊)》、各年级《数学课外补充读本》;另一种是学生自由选择的与学习水平相当的数学阅读材料,可由学生自主到图书馆借阅或由学生自主订阅。其次,加强课堂渗透。在数学课堂上,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适当为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注意加强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是激发兴趣,提示方法。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阅读的方法指导也要多样化,可以指导做活页卡,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写数学小论文等。第四,家校联动。学生的课外阅读无处不在。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每个学生建立《数学课外阅读登记卡》,记录每天阅读情况,并由家长和老师督促,从而尽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文章录入:changhl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 2005-2006 扬州奥数网所有 网址:http://www.yzaoshu.com/
    电子信箱:yzaoshu@163.com 电话:0514-87856445 苏ICP备06042416号
    欢迎加入 扬州奥数网QQ交流群:69479400
    站长:常老师